催眠,在世人的眼中充满了神秘,也充满了误解。大众接触到的催眠几乎都是从电影和娱乐节目中看到的,而这也是其神秘与误解的渊源。在影片《无间道3》里,刘德华被陈慧琳催眠,说出了自己埋藏心底的秘密:“我不想做黑社会,我想做个好人。”
这似乎在告诉人们,催眠可以让一个人暴露自己最深的隐私。
在影片《双雄》里,郑伊健被黎明催眠,主动打开保险箱,把保存在里面的钻石拿给了黎明。这一幕被摄像头完整拍下来,郑伊健真是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
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催眠师可以完全控制被催眠的人,想让别人干啥就干啥,即使是对自己不利,或伤害自己的事情。
在美国一档名为《绝对好奇:洗脑实验》的节目里更是出现打个响指百名被试者统统瞬间睡着、产生幻觉忘记自己姓名,以及当众脱衣和被操控杀人等惊掉下巴的神操作。
事实上,这些电影和娱乐节目中对催眠的演示和描述都是假的,带有娱乐成分的,也是真实催眠不可实现的。那么真实的催眠是什么样子的呢?
01 催眠是放松与专注的过程;
02 催眠,最早发源于古埃及,祭司为人祈祷、吟诵、焚香、观念、持咒,是治愈身心疾病的神奇疗法;
03 催眠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心理疗法。
催眠的本质,是绕过意识的阻抗与潜意识进行沟通。从潜意识层面,改变我们的身、心、意念。
当你的意识知道或者想要的部分跟潜意识想要的是一致的时候,成功和快乐就会变的自然和简单。
你的意识想要健康,希望自己每天可以去锻炼,你的潜意识主管的身体却总是不愿意配合;你的意识百分之百希望能好好地完成那个重要的演讲,但它却无法控制潜意识中的恐惧和退缩。
大多数人的做法只是试图加强意识(头脑认识的智慧)的影响力去对抗潜意识的“阻力”,许多人一辈子都活在这种意识与潜意识的抗争中,很难做到身心合一,这种严重的内耗大大地影响了我们生命的品质。
懂得运用潜意识力量,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拥有智慧。
说它古老是因为其出现的年代可能远早于你的想象。据考证,人类在一万年之前就会利用红土和陶土举行类似催眠术的仪式。而关于催眠仪式的文献记载则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中也有“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的记载,祝由术就是最早版本的国产催眠仪式了。此外,几乎在任何古老文明的巫术、宗教或仪式中都会留下催眠术的印记。在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认识都不足的年代,祖先们发明了各种仪式来降低人本能的焦虑感,催生了许多解释人类心理和疗愈机制的理论。
在欧美,很早就有人倾力研究催眠。记录较早的是18世纪在巴黎有一位喜欢心理治疗的奥地利医生名叫麦斯麦尔的“催眠”,他能够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应用“动物磁力”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并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按现代理解那就是一种暗示力。据传法国政府准备出很多钱购买他的治疗方法,但他都不肯,这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后来,一位苏格兰医生布雷德对该现象发生了兴趣,能够给手术病人引起麻醉,于19世纪提出“催眠”—一词,并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术有了广泛的传播,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后来,在前苏联生物科学家巴浦洛夫带领一班人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有了长足的发展,催眠真正成为一门有理有用的应用科学。现在,在很多国家有名望的大学、医院里,都设有催眠研究室,并积极开展着把催眠应用于医学、教学、产业等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说催眠现代是因为其活跃在当下最时髦的脑科学圈,涉及心身疗愈、意识科学等领域。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催眠是打开人类心扉的钥匙,能够解决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治愈许多疑难杂症。
说其复杂是因为涉及学科较多。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精神医学、心理学等都与催眠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至于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康复医学什么的,光听名字就感觉很复杂。
催眠术既不是跳大神,更不是让人犯困的神秘力量,而是人进入一种单一意念的状态(mono-ideoism)。这是一种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单一内容上的状态,却又不像考试时那般紧张。用四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心无旁骛。当你全身心地投入于电影大片、手机游戏或者迷人的风景中时,你便已经处于一种被催眠的状态了,即便周围有一定强度的干扰,你也很难察觉到。恩格斯认为,被催眠就是服从于施术者的意志。也有学者认为催眠是一种人际互动,是被术者对施术者的暗示产生的想象性体验。总之,催眠是一种意念行为,催眠不是迷信,更不是催睡。
也许你认识一些可以在自习室中连续奋战25个小时的学霸,以及可以一周加班8天的工作狂,其实他们都是催眠高手,只不过他们都是在自我催眠。当我们遭遇病痛的时候会进入一种恍惚状态,这种状态下身体可以免受一些痛苦,得到更好的恢复;而当deadline临近的时候,我们又会进入一种痴狂状态,工作效率瞬间爆表。这一得一失都属于广义上的催眠,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催眠本能,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既可以让人昏昏欲睡,也可以让人能量充沛。
美国心理学会第三十分会——心理催眠分会(Society of Psychological Hypnosis)的成立标志着催眠迈进了科学时代。心理催眠分会的使命是为催眠治疗去昧并让消费者接受这一疗法。我们很难用几句话去定义催眠这一复杂的生理、心理现象,只能简单地说成一种无意识“利用”行为。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催眠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所有患者都治疗的“一样正常”,而应该追求每个患者经过催眠治疗后都能在现有条件下觅得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方法。过于追求“矫枉”便难免“过正”,强扭的瓜一般都不甜。对于一些比较执拗的患者,从他的逻辑出发拐到促进其改变的道路上,实现利而用之,或许是更为实惠更为先进的催眠治疗哲学。催眠的精髓不在于矫正,在于“利用”。